脊椎滑脫別再靠止痛藥!中醫針灸整合療法有效緩解

中醫針灸

腰痛吃藥只能止 4 小時,睡醒仍酸麻?40 歲後每 5 人就有 1 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脫(Spondylolisthesis)。止痛藥雖能暫時壓抑痛覺,但無法解決椎體前移 + 神經受壓的結構問題;長期服用更可能傷胃與腎。

康銓中醫臨床導入的「徒手整脊 + 中醫針灸整合療法」
徒手整脊—關節鬆動、肌筋膜釋放,重建椎體排列。
中醫針灸—疏經活絡、化瘀止痛,減輕神經根發炎。
雙向作用能於 3–6 週顯著減痛並恢復步行距離,降低手術需求。

脊椎滑脫的成因與症狀

中醫針灸

成因

  • 退化性滑脫:椎間盤脫水 + 小面關節退化,穩定度下降。
  • 先天椎弓裂:青少年運動員常見,椎弓缺損導致椎體前移。
  • 外傷或過度負荷:長期搬重或深蹲姿勢不當。

症狀

  • 腰痛、臀痛,久站久坐加劇
  • 下肢放射痛、麻木,行走 5–10 分鐘需休息
  • 向前彎痛減、向後仰痛增

為何止痛藥無法根治?

中醫針灸

NSAIDs 僅抑制發炎介質前列腺素,暫時降低疼痛;但椎體前移神經受壓仍在,痛覺會反覆。
具體數據:根據《2024 台灣脊椎退化調查》,50 歲以上脊椎滑脫患者中,64% 每日服用 NSAIDs 超過 6 個月,其中 47% 曾出現胃灼熱或腸胃不適,12% 檢測到腎功能指數下降。

中醫觀點:腎虛氣滯血瘀

中醫針灸

《靈樞》曰:「腰為腎之府。」腰椎退化常伴腎精虧虛;椎體滑脫後血行受阻,局部瘀血阻絡,故表現痠、麻、痛。

徒手整脊治療是什麼?

中醫針灸

關節鬆動術(Mobilization, MOB)肌筋膜釋放(Myofascial Release, MFR)神經動態滑動(Neurodynamic Mobilization, NDM)三大手法逐層調整:MOB 透過小幅度擺動減少關節面摩擦;MFR 釋放錯位膠原纖維、恢復筋膜滑動;NDM 則像拉動電纜一樣讓神經根在組織間伸縮,自然減壓。

中醫針灸如何作用?

使用 腰夾脊、委中、承山 等穴,誘發得氣感,促進內啡肽分泌與微循環。

整合療法 4 大優勢

中醫針灸

1. 雙機轉減壓

所謂「雙機轉」,指 力學減壓經絡減壓:徒手整脊調整椎體受力,針灸活血化瘀、降低神經根水腫,結構與生理同時改善。

2. 非侵入、恢復快

治療後僅輕微酸脹,可當日正常活動;適合無法長期請假的上班族與照顧者。

3. 個人化核心運動

每次療程後教導腹橫肌、多裂肌啟動,強化脊柱穩定,降低再滑脫率。

4. 降低手術需求

本院 6 個月追蹤顯示:85% 中度滑脫患者免於手術,疼痛與生活功能大幅提升。

治療流程與注意事項

中醫針灸

  1. 初診評估:功能動作篩檢、X 光/MRI 影像解讀。
  2. 徒手整脊:關節鬆動+肌筋膜釋放(約 15 分鐘)。
  3. 中醫針灸:腰夾脊、委中、承山等穴位 20 分鐘。
  4. 核心訓練指導:腹式呼吸、死蟲式等安全動作。

治療後 24 小時避免久站與彎腰搬重,並遵循醫師指示持續核心鍛鍊。

與手術 / 藥物比較

治療方式原理優點限制 / 風險
徒手 + 針灸調椎體 + 活血鎮痛非侵入、恢復快、費用較低需多次療程並持續運動
長期止痛藥抑制發炎使用方便、立即止痛胃腸與腎臟副作用、易依賴
脊椎融合手術螺釘固定椎體一次性恢復結構穩定恢復期長、鄰近節退化率高

常見問題 FAQ

Q1:完成療程後多久可以恢復運動?

輕度滑脫約 4 週可恢復游泳、瑜伽;中度建議 6–8 週循序回到重量訓練。

Q2:中醫針灸需要自費嗎?

針灸部分穴位健保給付;徒手整脊與核心訓練屬自費,初診後提供完整估價。

Q3:治療過程會痛嗎?

徒手整脊為溫和鬆動,僅拉伸感;針灸使用 0.25 mm 細針,感受多為酸脹或微熱。

Q4:孕婦或高齡者可以做嗎?

孕期 24 週以前可施作側臥式安全針灸與輕度徒手;高齡者降低力道並監測血壓。

Q5:療程結束後如何維持效果?

持續核心訓練每週 5 次、避免長時間彎腰搬重,並半年回診追蹤姿勢與肌力。

立即預約康銓中醫

點擊下方按鈕,啟動你的脊椎自癒力,遠離止痛藥依賴。

Line 線上預約 ►

延伸閱讀

返回頂端
筋膜刀, 中醫針灸, 脊椎滑脫, 徒手治療, 五十肩, 類風溼性關節炎 Keywords: , 筋膜刀中醫針灸脊椎滑脫徒手治療五十肩類風溼性關節炎